时评:应尽快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

        发布时间:2013-02-05   作者:枣庄房产网

字号: T|T
核心提示:近日,陕西、黑龙江等地曝出官员在北京拥有多套住房,房姐、房叔频频出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近日,陕西、黑龙江等地曝出官员在北京拥有多套住房,“房姐”、“房叔”频频出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一些网民表示,早该完成的全国40个重点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进展之慢超出预料,隐藏在技术、保护隐私之后的根本原因是既得利益者的阻挠。也有网民表示,“一人多个身份证”折射出我国身份证系统和房产管理系统尚有漏洞,希望尽快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使之与公安、纪检和工商等部门的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成为反腐的“打虎棒”和“苍蝇拍”。

联网进展之慢超乎预料

有网民说,住房信息系统是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全国40个重点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应于2012年6月30日前实现与住建部联网,但时间已经过去半年,住建部仍迟迟未公开联网情况。

网民“夏天”表示,住建部曾一度希望,2011年年底这40个城市就能实现全国联网,为楼市调控提供基础信息。然而,该项联网工作进展之慢超乎预料。建设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意味着部分个人财产将公开化、透明化,这一项目的推进过程就证明了阻力之大。住建部一直在强调数据采集坚持安全第一,并要实行系统使用、维护、管理实名制度,以此来安抚地方对信息安全的担心,但地方依然忧心忡忡。

网民“邓子庆”表示,建设住房信息系统的“两个步骤”,一是先把个人住房信息收集起来;二是将这些信息联网,放到一个平台上。很明显,以上两个步骤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而难点也在于如何将住房信息准确地收集上来。

是谁阻止了信息收集

网民“邓海建”表示,表面看,这是技术问题。譬如不少城市之间的住房信息采样指标不对称,导致40城市联网步伐放慢。目前,我国在房改之后就再也没有进行过房产普查。除了商品房,各地还存在大量的保障房、房改房、军产房、自建房等,有些地区的住房信息还是纸质档案,未录入电子信息库。但实质上,更多的还是理念问题。技术层面不能算是原因,流动人口都能查清,房子查起来自然更容易。

网民“呀土豆的春天”表示,房产信息联网,实现数据透明,对于贪腐官员和投机的炒房客来说,将失去保护的铠甲。对于贪腐官员而言,等于是不动产方面的财产情况被公开,势必会像阻击财产公示一样,阻击住房信息联网;而对于炒房客而言,恐怕再难避开房产税和限购令等调控政策,为了维系钻政策空子获得的利益,则祭出“保护隐私”的大旗,以扼杀住房信息联网。

网民“马光远”认为,真正的阻力在于部分地方政府和部分官员。既怕信息联网后,当地的房价、地价下跌;又怕自己的多套房产公之于众。第一个,怕房地产的真实信息跟大家预期之间有距离导致房地产真正实现调整。第二个,很多人拥有多套住房,但是又不敢公之于众。在这两种阻力下,真正让信息透明,恐怕比较难。

应有破除既得利益的决心

有网民表示,往往阻力很大的事情,其意义也非常重大。全国住房信息联网的问题,牵涉面广,每一个方面的意义都非比寻常。首先是关系到住房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再者,牵涉到国家对房地产进行调控的有效性。另外,全面、有效、准确的信息系统也便于房产税的顺利开征。回到最现实的问题上,这是打击恶意囤房、人为制造房地产泡沫所必需的。

网民“时言平”表示,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系统,里面包含着公民信息,必须依法保护。但这并不是住房信息联网拖延的借口,更不是阻碍系统实现其调控、防腐、征税功能及其公共价值的理由。住建部不应以技术和隐私来掩盖对改革的畏惧。现实中,有不少改革承诺都无法兑现,最大的问题,是因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而畏缩不前。房产信息联网,功能和价值毋庸置疑,难就难在改革是否有破除既得利益的决心以及兑现承诺的勇气。(记者 夏保强)

  (经济参考报 夏保强)

【责任编辑:枣庄房产网】
复制地址打印关闭
分享到:

已经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

版权声明:一切标明来源“百房网”或注有“百房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最终以开发商公布为准,买房需谨慎,投资有风险。非本网原创作品(转载内容)如遇内容纠纷请参照本网版权声明,与本网无关。